- 方案介紹
- 應用案例
一、項目背景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亦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要舉措。良好的無障礙設施和服務環境可為殘疾人、老年人等有需要者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提供便利條件。
早在2012年,我國便頒布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近年來,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加快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步伐,公共交通設施、信息無障礙服務、社區及家庭無障礙改造等各項工作舉措層層推進。2021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將“保障殘疾人平等權利,為殘疾人提供無障礙環境和便利化條件”寫進重點任務目標。
(圖1. 點擊圖片可觀看我國首部無障礙綜述宣傳片《新時代無障礙》)
“信息無障礙”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一環,其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彌補身體機能、所處環境等存在的差異,使任何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獲取、交互、使用信息。隨著當代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建設和完善城市公共場所信息交流無障礙水平已成為衡量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的重要指標。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中,明確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電視臺、相關網站、公共服務機構和公共場所等,應當創造條件為殘疾人提供語音和文字提示、手語、盲文等信息交流服務,并對工作人員進行無障礙服務技能培訓。2020年9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更是聯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共同印發《關于推進信息無障礙的指導意見》,就完善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頂層設計,進一步做好信息無障礙工作進行部署。
二、解決方案
杭州瑞杰瓏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視障人士高科技輔助器具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是國內領先的高科技視力輔助產品及服務提供商,自主開發的助視器產品包括頭戴智能設備、臺式、便攜式及手持式等多種形態,技術涉及AR、VR、可穿戴、人工視覺等眾多領域,可為政府機關、行政服務中心、法院、公安派出所、醫院、銀行、郵政、博物館、圖書館等眾多公共服務場所提供一站式低視力及盲用產品和服務方案,共同推進視障者、老年人士的信息無障礙建設。
1、視覺輔助服務
視障分為低視力和盲。就低視力人士而言,他們盡管視力低下,但仍有查閱文字的需求,此時可配備輔助閱讀的電子助視器、閱讀眼鏡等無障礙信息設備,實現放大文字、定位閱讀區域、調節閱讀材料的色彩對比度等,以使視障人士看得更清晰,同時在辦理相關業務需要書寫時,也能更輕松地進行,比如銀行單據、政務回執等的簽字確認。
推薦產品:
2、文字提示服務
對于全盲人士而言,大多數人會通過觸摸盲文來“閱讀”紙質文字、獲取信息,因此有條件的公共服務場所可配備盲文版本的文字材料,同時考慮到閱讀的難易程度,這些材料在內容上應盡量簡潔、明了,以方便視障人士快速完成閱讀。
推薦產品:
3、語音提示服務
除上述提及的視覺輔助和文字提示服務,視障人士和年長者往往還會通過“聽”來獲取外界信息,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聽力能力會比普通健視者更出眾,達成信息溝通的效率也會更高。因此作為提供社會公共職能服務的場所,配備語音提示服務也同等重要,如在各類辦事機、取號機、打印報告機、公共電腦等安裝讀屏軟件,提供實時文字轉語音的助視器、閱讀眼鏡等智能設備。
推薦產品:
1、山東某出入境大廳
為進一步提升殘疾人群體的無障礙辦證體驗,山東某出入境大廳立足“無障礙設施”+“無障礙服務”雙促進,全面升級“殘疾人無障礙服務功能”,在接待大廳增設綠色通道,并配備了語音轉換系統、電子助視器、電子手寫板等設備,努力消除殘疾人群體在辦理出入境證件時遇到的各類有形或無形的障礙。
(圖為用瑞杰瓏7寸斯諾助視器的變色模式看護照)
2、杭州某銀行
為迎接2022年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助力打造“重要窗口”特殊風景線,杭州市某銀行率先啟動了無障礙銀行建設,陸續更新升級網點軟硬件,涉及設備設施、服務流程等多方面,力求為視障人士送去便攜、安全、無障礙的網點服務。針對視覺障礙客戶,銀行專門配備了電子助視器、盲文版基礎業務辦理指南,無障礙通道公示求助電話等。
3、海南某法院
海南省某法院聯合殘聯及各相關部門共同打造海南法律助殘新高地,以“一站式、一體化”無障礙訴訟服務為牽引,通過建立殘疾人訴訟服務綠色通道、升級改造訴訟服務中心軟硬件設施等持續提升廣大殘疾人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如在訴訟服務窗口配備盲文打印機、手寫板、電子助聽器等助殘設施,在殘疾人法律服務站設置低位服務設施和圓角服務臺等,用實際行動彰顯司法溫度。